索 引 号: | 11640100010086004H/2023-00368 | 效力状态: | 有效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统计局 | 成文日期: | 2023-09-04 |
责任部门: | 工业科 | 发布日期: | 2023-09-04 |
名 称: | 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同比增长12.8% |
7月份,全市工业经济延续了平稳向好的运行态势,连续九个月领跑全区,重点企业、行业保持较快增长,转型升级持续加速,“稳”的特征明显,“进”的态势持续。但经济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着稳增长压力大、市场需求依然不足、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走低、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等“堵点”,还要从释放内需、增强后劲等方面持续发力。
一、工业经济运行稳步向好
(一)工业生产:工业经济势头良好,持续领跑。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增速高于去年同期3.3个百分点。高于全区(7.8%)5.0个百分点,已连续9个月位居全区首位(石嘴山市-4.1%、吴忠市6.2%、固原市3.2%、中卫市8.2%)。其中银川不含宁东同比增长19.0%,高于去年同期(7.8%)11.2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共同发力。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5%,重工业增长11.8%,分别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8和11.0个百分点。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制造业同比增长26.8%,拉动制造业增长2.4个百分点。
(二)行业运行:行业增长面扩大。全市32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增加值呈现增长态势,行业增长面59.4%,高于上半年6.3个百分点。其中14个行业呈两位数以上增长,占43.8%。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贡献突出,分别增长41.7%、27.3%、9.8%和1.6倍,合计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2个百分点。五成以上产品保持增长。全市列统的92种产品中49种产品呈增长态势,增长面53.3%。
(三)地区发展:县(市)区“五增一降”。全市6个县(市)区除永宁县同比下降1.2%外,其余均呈现增长态势,兴庆区、西夏区、金凤区、贺兰县、灵武市同比分别增长38.4%、20.8%、4.7%、0.5%和9.4%。
(四)企业运营:各类经济体竞相发展。私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1%,快于全市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同比增长7.3%、12.2%和15.8%。大中型企业拉动明显。全市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5.0%,快于全市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量质齐升。民营企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4.4%,较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0.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6.6%。
二、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一)新增长点接续成长,小微企业年度首次转正。新入规企业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能。2022年度41户“小升规”企业,1-7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54.94亿元,户均产值1.34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4个百分点。截至7月末,全市新纳规企业9户,户均实现产值4.79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1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发展持续转好。随着“工业经济稳增长20条”、“强经济25条”等系列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工业市场主体恢复步伐明显加快。小微企业增加值年度首次转正,同比增长1.1%,比上半年加快6.1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个百分点。
(二)产业升级持续推进,新发展动能不断积聚。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6%,快于全市平均水平20.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5%,占全市工业比重为17.4%,较去年同期提升3.4个百分点。新产业持续发力,新兴产品快速增长。新材料制造业同比增长38.7%、新能源增长8.2%、新食品加工业增长13.5%。新兴产品中,化学农药原药增长1.9倍,工业仪表增长92.4%,单晶硅增长1.9倍。
三、回升基础尚不牢固
(一)市场需求不足问题依然突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下降。7月份,全区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环比降幅虽略有收窄,但仍分别下降10.6%和1.0%。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主要行业出厂价格回落幅度依然较大,同比分别回落25.7、22.4、19.3和14.1个百分点,严重挤压企业盈利空间,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6.7%,降幅比1-5月扩大0.7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预期仍然偏弱。7月份,全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6%,虽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比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49.3%)0.7个百分点,继续处于收缩区间,经济恢复基础仍需不断巩固。
(二)部分行业明显下行,少数地区发展较慢。1-7月份,全市32个行业大类中18个行业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13个行业呈下降态势,下降面40.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医药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下降2.2%、21.2%、14.8%、12.0%,合计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个百分点。地区间发展分化加大。全市6个县(市)区“5升1降”。永宁县受重点企业产品价格下降、订单减少、停产检修等因素影响,同比下降1.2%,其余地区同比增长,其中兴庆区、西夏区增加值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增速最高与最低地区由上半年的相差36.7个百分点扩大至39.6个百分点。从增长贡献度看,兴庆区、西夏区、灵武市3个地区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99.1%。
(三)增势走弱与基数抬升压力共存,回升向好仍存挑战。恢复动能仍然偏弱。今年以来,受市场需求不足、价格持续走低,企业盈利能力走弱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积极性受挫,停减产企业数量增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连续四个月呈下降态势,1-7月份产值降幅较上半年进一步扩大。同期基数继续抬升。去年下半年,全市工业经济恢复步伐持续加快,去年8月至12月份连续五个月增速达10%以上,其中去年新投产的中环、隆基光伏二期、鑫晶新材料、宝丰能源集团焦化二期、五恒化学在去年下半年进入产能快速攀升阶段,对应的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行业对今年下半年支撑力度将逐步减弱。
总体来看,7月份全市工业经济稳步快速增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宏观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同期基数逐月增加,恢复动能总体偏弱,全市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压力不容忽视。下一步,要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加快惠企政策落实,提振市场信心,抢抓增长新机遇,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