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当前位置:长者版 > 统计信息 返回首页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6004H/2023-00332 效力状态:有效
发布机构:银川市统计局 成文日期:2023-07-27
责任部门:工业科 发布日期:2023-07-27
名 称:逐潮领航 全市工业经济跃动 高质量发展强烈“脉搏” ——2023年上半年银川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逐潮领航 全市工业经济跃动 高质量发展强烈“脉搏” ——2023年上半年银川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学思想、拼经济,加力快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连续八个月领跑全区,呈现增速加快、持续向好的奋进态势。

一、新突破续八个月领跑全区,多项指标表现亮眼

(一)工业生产:工业经济增长“韧性十足”,持续领跑。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增速高于去年同期5.4个百分点。高于全区(7.2%)5.5个百分点,已连续8个月位居全区首位(石嘴山市-5.8%、吴忠市6.4%、固原市1.7%、中卫市7.2%)。其中银川不含宁东同比增长18.3%,高于去年同期(7.1%)11.2个百分点。轻、重工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力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2%,重工业增长11.7%,分别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8和10.9个百分点。制造业继续压舱助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个百分点。

(二)行业运行:行业发展生机蓬勃,重点行业拉动强劲全市32个行业大类中,17个行业增加值呈现增长态势,行业增长面53.1%。其中15个行业呈两位数以上增长,占46.9%。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贡献突出,分别增长43.9%、34.5%、12.2%、1.7倍和30.3%,合计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0个百分点。半数以上产品保持增长。全市列统的92种产品中48种产品呈增长态势,增长面52.2%。

(三)地区发展:(市)区“五增一降”。全市6个县(市)区除永宁县同比下降3.3%外,其余均呈现增长态势,兴庆区、西夏区呈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33.4%和20.6%;金凤区、贺兰县、灵武市同比分别增长5.7%、1.2%和9.6%。

(四)企业运营:私营企业增势保持领先。私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快于全市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同比增长7.2%、12.1%和15.8%。大中型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市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快于全市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6个百分点。

二、新亮点——活力走强、结构更优、动能汇聚

(一)先行指标回升向好,经济增长“脉动”强劲。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小幅回升6月份,全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3%,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为50.9%,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明显加快工业投资快速增长,产能利用率加快释放。1-6月份,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7.3%,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4.8个百分点。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由去年同期的71.6%提高到72.5%,提高了0.9个百分点。企业用电量增长较快。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4.1%,增速高于5月份15.4个百分点;1-6月份同比增长6.1%。

(二)市场活力迸发,民营企业投下“信心票”新增企业助力工业经济拔节生长2022年度41户“小升规”企业,1-6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47.01亿元,户均产值1.15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个百分点。截至6月末,全市新纳规企业7户,户均实现产值4.91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年初以来,全市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金融保障力度和精准服务力度,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民营企业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0.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个百分点。

(三)“智”提“质”,发展动能更强劲。先进制造业作为新引擎持续发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2%,快于全市平均水平22.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5%,占全市工业比重为18.2%,较去年同期提升4.5个百分点。“三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兴产品快速增长。“三新”产业完成产值444.54亿元,占全市制造业(不含宁东)产值的60.6%,同比增长31.8%,高于规上工业19.1个百分点。新兴产品中,化学农药原药增长8.4%,工业仪表增长69.6%,单晶硅增长2.0倍。耗能行业占比持续回落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同期的63.9%回落至56.4%,下降7.5个百分点。

三、新挑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持续快速增长压力加大

(一)市场需求不足问题依然突出今年以来,尽管市场整体环境较去年疫情期间发生积极变化,国内需求有所回升,但尚未完全恢复。工业品出厂价格呈逐月下降态势。6月份,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1.5%,降幅较5月扩大1.6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主要行业出厂价格同比分别回落13.3、22.6、23.2和23.3个百分点,价格的持续下行对提振企业生产信心、稳定工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企业产销衔接未见明显好转。1-6月份,全市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0.4%,较2022年全年回落32.9个百分点。同时,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同比增长18.1%,增速高于营业收入21.4个百分点,营收增速与产成品增速差距逐月扩大,市场需求的恢复进程仍较缓慢。

(二)部分领域增长动力仍显不足。重点行业增速回落。1-6月份,重点行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受外送线路检修影响恢复缓慢,同比下降4.7%,下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6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受市场需求不旺、价格低位运行及设备检修影响,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下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4个百分点。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业受价格低迷及重点企业检修影响,增加值分别下降23.2%和11.5%,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5个百分点。以上行业涉及的相关产品中,低压开关板下降95.6%、农用化肥同比下降15.7%、初级形态塑料下降9.5%。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1-6月份,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84.0%的小微企业完成增加值仅占全市15.9%,且增速同比下降5.0%,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大中型企业17.7和21.3个百分点。1-5月份,全市小微企业中亏损企业139户,亏损面34.9%,高于大中型企业6.1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21.1天,比大中型企业多9.9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111.8天,比大中型企业多69.1天。

(三)企业盈利状况不佳。受市场需求仍然偏弱、营业成本上涨和工业品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3%;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6.0%,降幅比1-4月份扩大5.3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分别下降67.5%、51.9%和31.9%,共下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37.8个百分点。

总体看,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增速高于全国、领跑全区。但也要看到,工业生产仍面临持续快速增长基础不稳固,市场需求恢复不足,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走低、企业盈利状况不佳等问题。下阶段,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既看当前之“形”,也看长远之“势”,既算“眼前账”,积极应对当前挑战,也算“长远账”,不断优化完善相关政策,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持续提振市场信心,发挥政策效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确保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