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40100010086004H/2023-00326 | 效力状态: | 有效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统计局 | 成文日期: | 2023-07-26 |
责任部门: | 商贸服务业统计科 | 发布日期: | 2023-07-26 |
名 称: | 消费市场换挡提速 消费结构提质升级 ——2023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报告之五 |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安排,紧锣密鼓开展系列促消活动,多措并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释放消费潜力,多数消费品市场有力恢复。1-6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06亿元,同比下降1.0%,增速低于全国9.2个百分点,高于全区0.2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区五地市第二,较一季度位次前移三名。
全国、全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
全区五地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
一、正确面对形势,判及限上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一)从消费结构来看,限上消费市场曲折恢复。今年以来,全市限上消费品市场恢复一波三折,从一季度开始限上零售额增速由增转降,6月份开始降幅逐步收窄。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8.95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6.1个百分点。从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和餐费收入双回升。商品零售174.11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6.0个百分点;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12.22亿元,同比增长63.9%,占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的6.8%,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餐饮收入4.84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9.1个百分点。
(二)从消费行业来看,零售业对限上拉动明显。全市限上商贸四行业中,限上零售额贡献占比最大的是零售业(81.4%),其余三行业占比依次为批发业(15.6%)、餐饮业(2.2%)和住宿业(0.8%)。从拉动看,零售业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4.2个百分点,其中,零售额排名前十的企业“八增两降”,五成实现两位数增长,五家合计实现零售额23.97亿元,同比增长20.8%,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速2.3个百分点;住餐业实现零售额(餐费收入和商品销售额)5.22亿元,同比增长19.7%,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国交中心、悦海宾馆、德隆楼等企业增势强劲;而批发业受油品类企业零售额持续下降影响,下拉限上零售额增速3.3个百分点。
(三)从消费类值来看,20类商品零售增降各半。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20类零售商品中,增降各半。基本生活类稳定增长。粮油食品类、饮料类、中西药品类和烟酒类零售额分别增长6.9%、17.1%、7.6%和4.6%,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服装鞋帽纺织品类、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0.1%、8.1%、14.0%,大宗商品类快速增长。汽车类完成零售额78.55亿元,同比增长10.9%,高于上年同期水平13.5个百分点,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速4.4个百分点。部分商品零售下降较快。书报杂志类、石油及制品类、化妆品类、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下降-22.5%、-22.0%、-20.0%、-14.4%、-0.5%。
(四)从消费载体来看,绿色智能消费需求旺盛。在消费场景日益拓展,各项促消费政策不断显效等因素作用下,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中,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机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69.3%、16.0%、2.0%、17.4%,以上商品6月当月零售额增速均呈两位数增长。随着购置税减免政策期限延长及电池续航里程大幅增加等因素重叠影响,新能源汽车消费蓬勃发展,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99.6%,占汽车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7.9%提升到21.4%,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速从上年同期的2.3个百分点提升到4.4个百分点。
(五)从消费新增点来看,新入库企业贡献突出。2023年(年度和月度)入库企业(单位)共144家(法人116家,大个体28家),合计实现零售额21.31亿元,同比增长60.1%,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4.5个百分点。从具体行业看,新增入库汽车企业32家,合计实现零售额15.95亿元,同比增长72.2%,占限上汽车类零售额的20.3%,拉动汽车类零售额增速3.8个百分点,对汽车类增长贡献率达86.4%;新增入库住餐法人10家,占限上住餐法人的18.9%,合计实现营业额3.88亿元,占限上营业额的49.4%,同比增长44.8%,高于限上营业额增速22.0个百分点;新增入库大个体28家,合计实现零售额6.29亿元,同比增长14.9%,高于限上零售额增速13.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新入库企业(单位)对整个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能形成强有力拉动,对全市限上消费品市场贡献突出。
二、科学分析研判,厘清消费问题短板
当前消费市场运行加快恢复向好,但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需巩固,居民消费信心还需增强,消费品市场发展仍需关注以下问题。
(一)同期基数“骤然攀高”影响速度。2022年6月份,全市财政出资3000万元,开展汽车、家电、百货、超市等消费券发放活动,宣传力度大,核销比例高,带动作用强,形成较高基数。从历史数据看,2022年6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完成零售额34.77亿元,当月增长22.9%,对比2018年以来近6年的历史数据,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均为最高。其中总量比2018年最低值高出12.9亿元,比2021年高出7.62亿元;增速比今年(-11.6%)最低值高34.5个百分点,比2021年高17.1个百分点。从当期数据看,今年6月份,消费券带动作用相对较弱,全市限上单位完成零售额29.76亿元,比同期净减少3.91亿元,同比下降11.6%,下拉1-6月份限上单位零售额增速2.2个百分点。
(二)限上消费“四大支柱”引领不足。汽车、石油、服装鞋帽和电器零售额占限上零售额近七成(67.9%),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也是今年提振消费的重点对象。从限上数据看,仅汽车类实现快速增长,石油、电器分别下降22.0%和0.5%,服装鞋帽仅增长0.1%,对全市消费市场的引领还不够。从具体情况看,汽车类零售额虽增长10.9%,但近一半的汽车类企业零售额呈负增长;限上在库有零售业务的石油类企业共18家,合计下拉限上零售额4.2个百分点;服装鞋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基本与上年同期水平持平或略有下降,均未对限上增速起到有效支撑。
(三)快消行业“百货龙头”销售趋缓。一方面,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对线下实体店造成一定冲击。另一方面,商场租金、物流费用、人工成本不同程度上涨,致使实体店成本压力加剧,部分实体店销售趋缓。从零售业态看,上半年,限额以上超市、百货店、购物中心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0.2%、3.1%、1.8%,分别较一季度回落3.2、5.5、4.3个百分点,仅6月当月分别下降13.4%、11.1%和20.2%。从具体企业看,限上在库11家百货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3.3%。其中,新百集团(连超、百货、电器、物美)零售额增速首次转负,下拉限上零售额增速0.3个百分点,国芳百货、永辉超市、大润发超市增速均呈两位数下降,对限上数据没有形成有效支撑反而下拉严重。
(四)批发行业“中流砥柱”复苏乏力。从3月份开始,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速持续为负,且降幅逐月扩大,批发业商品销售复苏有待稳固。从四个行业看,上半年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占全部商品销售额的77.4%,同比下降19.7%,而限上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销售合计占比不足三成,虽分别同比增长7.4%、42.2%、11.0%,但批发业销售额的负增长导致限上商品销售额增速下降14.8%。从具体类值看,石油及制品类、金属材料类、煤炭及制品类、化工材料及制品类、种子饲料类等批发业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27.4%、9.5%、20.3%、19.4%和45.6%,较上年同期合计净减少121.78亿元,合计下拉批发业销售额增速19.0个百分点;其中,金属材料类和煤炭及制品类企业下降面均超过50%。从具体企业看,因公司规划调整、地域物流优惠政策等因素影响,中石油西北销售宁夏分公司、宁夏伊品贸易有限公司和宁夏如意纤维纺织有限公司等销售规模较大的企业均缩减了本地销售,销售额合计净减少近120亿元,下降速度均超30%。
三、持续靶向发力,促进全年目标实现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为力争实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预期目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发力:
(一)瞄准重点,形成消费新热潮。全市始终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牢固树立“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一是抢抓“暑假经济”,确保暑期产品更多元。暑期是充分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窗口期。为进一步加快消费回补,从全国看,北京开启“消费季夜京城”,山东推出“2023年好客山东露营季”,广西推出1元免费畅游桂西南18家景区,武夷山推出A级景区免门票活动;从区内看,固原推出“游固原免ETC费”活动。结合银川实际,全市适合发展“避暑游”“亲子游”“研学游”“毕业游”,建议商务、文旅等部门联合推出系列暑期新产品、新场景,推动全市消费提质扩容。二是积极对接网红大V,让产品“走出去”把客流“引进来”。如宁夏牧飒在央视直播间12小时带货超千万,在吴忠同心红葱销售中4小时卖出15吨。东方甄选团队山西行6天7站,以流量促销量带货达1.3亿元;在刚刚结束甘肃行后,甘肃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空地铁客运接近饱和;团队所到之处,既带火了产品也带去了旅游爆点。因此,建议相关部门积极对接带货达人,借助网络力量把本地特色介绍出去,把人文景观宣传出去,同时把外地游客吸引进来。
(二)抓好切点,创新消费新活动。今年以来,大型演唱会、户外音乐节、沉浸式演绎等各类演出场场爆火。从全国数据看,上半年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共演出506场,票房收入达24.97亿元,观众人数超550万人次,平均跨城观演率超购票总人数的50%。“演唱会经济”对交通、住宿、餐饮等周边消费形成强大带动作用,如歌手周杰伦在海口开办4场演唱会,共吸引15.46万人次,其中海南省外观众占61.5%,4天共实现旅游收入9.76亿元,是海口市端午旅游收入的3倍。无独有偶,全国上半年举办马拉松赛事超百场,带动运动装备、智能设备、健身培训以及营养健康等诸多行业高速发展,“马拉松经济”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本地数据看,端午期间宁夏贺兰山漫葡小镇累计接待游客4.0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92万元。因此,我们要在火爆经济圈中找准定位,敏锐捕捉消费点,在大型演出中分一杯羹,也借大型演出的“东风”,提高银川知名度,为全市经济发展添薪增焰。
(三)治愈痛点,优化发展新环境。消费关系着老百姓切身利益,也是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和保障。一是筑牢消费安全防线,夯实消费增长基础。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6·21”事件是惨痛的,教训也是深刻的。住餐行业商户众多,且主要分布于住宅区、商业街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全市对广告牌阻挡安全出口、消防安全、燃气安全等隐患问题开展全面排查和整改,要确保所有安全风险隐患清仓见底、对账销号,绝不让悲剧重演。今天短暂的停下脚步是为了明天更好更快的发展,经过此次整改,全市的住餐行业规则会更加完善,发展会更加健康,“放心消费在银川”的城市品牌也会擦得更亮;二是保障渠道畅通,打通消费“经象脉络”。销售收入直接反映着全市的消费情况,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销售额同比下降14.8%,较一季度回落13.3个百分点,消费流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全市要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集中解决企业在流通环节的各项问题,打通消费市场的堵点痛点,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下乡、智能家电以旧换新,激活乡村消费需求,创造消费增长点,为全市消费市场长久发展“架桥铺路”。
(四)聚焦难点,加快培育新市场。按照自治区消费纳统专项行动要求,预计全年新增达限纳统批零住餐企业(单位)300家,其中绿色家居企业(单位)10家以上。银川市占全区消费体量的“半壁江山”,全区实现消费纳统目标重点在银,难点也在银。因此,为发挥好首府优势,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做好悠阅城开业后企业(单位)经营摸排工作。悠阅城开业首日迎客20.3万人次,消费额达2400万元,人均消费118.23元,比阅彩城(原大阅城)开业首日人均消费高出2倍多,全市消费升级已逐步显效,商务部门要对规模大、增势好、新业态单位实时监测,争取下半年有单位能达标入库。二是调集各方力量,积极保障贺兰县新华百货如期开业,打造县域经济新场景,为全市消费市场注入新增量。三是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开展之际,积极摸排清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行业企业,做好“小上限”“个转企”的企入统、统入规工作,重点摸排建材市场、家装市场的法人和个体单位,尽快填补全市限上家装空白区。
总的来说,全市消费市场多行业与全国、全区复苏同步骤,但也应看到,全市消费市场复苏基础还很薄弱,个别行业复苏乏力,全市消费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有压力就有动力,有挑战就有机遇。全市上下要树立“一盘棋”思想,“九牛爬坡,个个用力”,各部门要扑下身子夯基础,久久为功利长远。千家万户消费活动所汇聚成的消费浪潮,必将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推动全市经济大船行稳致远。
12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