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全市工业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保持定力,站稳脚跟,审时度势,把握宏观政策取向,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为工业经济发展添能蓄势,全市工业经济活力增强,工业增速稳步回升。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比1-7月份增速回升0.7个百分点。
一、工业运行的基本情况
分三大门类看,1-8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3%,制造业增长10.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8%。
分经济类型看,1-8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股份制企业增长10.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34.8%;私营企业增长41.9%。
分行业看,1-8月份,34个大类行业中有16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1.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4.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3.5%。
分产品看,1-8月份,87种产品中44种保持增长,增长面50.6%。其中多晶硅增长1.2倍,单晶硅增长25.1%,低压开关板增长12.3%,变压器增长1倍,初级形态塑料增长46.3%,味精(谷氨酸钠)增长48.4%。
二、工业增速回升的主要因素
一是制造业增长加快。中央和区、市减税降费、鼓励创新、降低融资成本、化解过剩产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大力实施,为制造业发展保驾护航,制造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增长速度不断加快。1-8月份制造业增长10.3%,比1-7月份增速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5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持续引领全市工业增长,增速高达31.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8个百分点。制造业在全市工业中占比高(占66.7%)增长快,对全市工业增速回升起到了积极拉动作用。
二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持续较快增长。在外送电量增加、电力供需双增的利好形势下,1-8月份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7%,高于全市增速6.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7个百分点。
三是大中型企业增速加快。在部分大中型企业订单增加、销量加大的利好因素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大中型企业生产呈现稳步增长。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大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6.2%,比1-7月份增速加快0.5个百分点。
四是主要消费品行业降幅收窄。1-8月份,全市12个消费品行业中3个行业呈现增长态势,9个行业呈现下降态势。增长的3个行业中有2个行业比1-7月份增速加快,下降的9个行业中有7个行业降幅收窄。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和医药制造业降幅分别比1-7月份收窄2.5、1.1和6.5个百分点。
三、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半数以上行业呈现下降态势。全市34个行业中18个行业增加值呈现不同程度下降,部分主要行业降幅较大。1-8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下降19.3%,下拉全市工业3.6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1.5%,下拉全市工业0.3个百分点;纺织业下降19.3%,下拉全市工业0.2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下降17.4%,下拉全市工业0.4个百分点。以上4个行业共下拉全市工业4.5个百分点。
2、部分企业经营比较困难。因产品价格下降、订单减少、资金不足等原因,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减产企业137户(不含停产企业),累计减少产值49.62亿元,影响工业产值4.1个百分点。8月份停产企业48户,累计减少产值27.26亿元,影响工业产值2.3个百分点。
3、缺乏新增长点。截止8月底未有新增企业入规,仅灵武市申请入规的1户企业有望9月底纳规入库。各县(市)区、园区还需加大摸底和协调力度,尽快将达规企业及时申报纳规。
四、工业趋势预判及对策建议
从1-8月份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支柱行业和重点企业运行稳定,有效支撑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稳步回升,但工业新增动力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预计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左右。
1、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是基础,没有产业支撑发展就后续乏力。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双轮驱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全力推动“十大产业”中的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链条化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提质增效。
2、狠抓政策落地生根,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紧盯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让企业尽享政策红利,增强企业获得感,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潜力。
3、加大企业培育力度,积极挖掘新增长点。要高度重视工业企业扶持培育,进一步加快企业培育进度,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强化运行协调服务,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企业措施,加快新增企业、规下企业达规入规步伐。
4、加强预警监测,为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提供服务。加强工信、统计、园区联动机制,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运行监测力度,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及时发现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预测分析、预警,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分类指导,协调解决。
5、加强培训,强化指导,不断提升依法统计意识,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市、县(区)统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开展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增强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法律法规意识,坚持依法开展统计调查。加强企业统计人员统计业务培训和指导,提升企业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及时,杜绝虚报瞒报漏报。